写生的实习报告范文汇编7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生的实习报告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生的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苏州、杭州、上海
三、实习形式:专业考察
四、实习目的: 本次写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实体建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平时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不同风格和时代的建筑的观察和理解,来更好的学习设计和创造出新的设计。
五、实习报告内容:
㈠苏州艺术考察
1、 苏州博物馆
坐落于苏州名园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之间的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所设计建造的,由于新馆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时又考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同意,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因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被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园林文化的同时,但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采用开放式钢结构,现代的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此外,中央展厅顶部是以米字形钢结构构成,完全没有任何支撑,然而嵌在结构中的石材,每块重达三四百公斤。这些都完全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面对像拙政园、狮子林这样的苏州园林经典,不仅在建筑上超越是一种挑战,而园艺上更是无法超越。贝聿铭认为,传统园林的假山已经做到了极致,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为此,他则选择了另辟蹊径。以和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为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将其喜爱的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将新馆与拙政园相连。
2、 苏州园林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此次实习我们去了古典园林中最为典型的留园和拙政园。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这里有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拙政园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
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
留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㈡杭州艺术考察
1、 林隐寺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林隐寺在飞
来峰与北高峰之间隐山麓中,深山古寺,云烟万状,体现出古代寺庙建筑的特点。
2、 浙江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相连,体现出江南建筑风格的一些固有特点。
3、 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4、 西溪湿地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 ……此处隐藏11266个字……平, 也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了文化的相融。外出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一 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让同学们从 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 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 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 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 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 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 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几天 同学们体会了山人的热情好客, 这种社会实践的文化体验无疑是感受 “美的历程” 。
在写生实践期间,我们能遵守学习纪律,听从老师的安排认真完 成学校,老师交办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许多 不足之处,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严格要求 自己, 虚心向老师, 同学请教。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 我深深的感觉感觉到了自己所学所掌握的色彩 知识的肤浅和在绘画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 里,对一些色彩绘画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 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 知道的是多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写生也使我对《色彩》这门基础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在单纯 的认为这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 色彩写生 课的学习使我们对色彩的认识不在存留在色相方面,对色彩的明度, 纯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 的食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 观察力和感受力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 不在漫无目的的 去做一件事情。
在这写生期间天气的变化也为我们深化对光和色彩的 规律认识及锻炼我们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条件, 也 能更好的提高我们表现色彩和技法等能力。
老师教会我们理解因环境, 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体会 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艺术也是一 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到人生的哲学。
写生完后,我对写生作为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其意义作了思考和总 结。学校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核心,在老师的帮助 下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准定位.在地点上一般都是结合专业训练 的特殊性多选择偏远地区,有地域特色或者是源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 如我们这次去的画家村,哪里有原始地貌,受人类影响较少。尽可能让 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往往这些地区的偏僻和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促 使大家克服困难,团结合作,体会到团队精神。
总之, 美术写生实践教学对教育和培养我们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 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我们走上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源 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同时健全自 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安排这次外出写生的课程,这让我们 学会了,懂得了很多,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写生的实习报告 篇7在实训过程中,有苦有甜。甜的是又认识了很多朋友,经过进一步探讨,聊天,从中了解了很多有关摄影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也对今后玩摄影这一专业有了很大的帮助。苦的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徒步中,面对的并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曲折的山区甚至山脚、山腰、山顶。我们在15天的实践学习中,曾获得的心得总是少不了一个字“累”。不过累中总是有一份甘甜存在。
还记得第一天我们从学校兴奋而又期待的坐上去往安阳林州实训大巴车,一路歌唱,对大山生活以及风景颇有期待。在路上我们不停地狂谈着林州的神奇之处,也聆听着老师曾经的经历、经验。听起来都是那么的美。
当车接近林州山景时,我们彻底惊讶了,或许我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山美景,或许我们见过的只是不堪雄伟的山景。我们不敢再妄谈,而是一声声中吐露出惊讶的赞美之语。有的伙伴儿却已经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沉入拍摄大山美景之中。一次次的逼近,一步步的深入,我们终归在惊讶的话语中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卸下了自己携带大山生活所需的包袱,走进山中农家小院,对小院住处多了好多的疑问以及顾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华丽弹簧,而是简陋又简洁的山中素雅间。
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天堂,并不是玩耍的地方,对我们现在的身份来讲,这次实训就是地狱之中的折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有准备的前提之下体会度过近半月的林中写生,其实我们将会在这些天中,爱上这个地狱之窟,第一次接受这样素雅的大自然生活,其实颇有一般享受在其中。第一天待定生活结束,紧接着就是正规步入第二天的徒步爬山中,紧张而又活跃的我们在老师的带动下,不停地拍照、玩乐,很快乐,但又很累。当我们回到住处,彻底泄气了,浑身的疼痛不得不让我们啰嗦再啰嗦。没有人能够聆听自己的废话,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感受,开饭时当我们摇摇晃晃拿着自己的饭碗时,我们才体会到社会的难之又难,承认生活需要付出,才能得之回报。有一名言叫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得彩虹?我现在想改一下:不真正进入社会,怎能了解社会呢?
实训在近半月的生活中,落下尾声。我们一个个依依不舍的眼神最终还是远离了大山,十五天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十五天,而是我们从未经历的短途艰辛实践生活。俗话说:越让我们做难以启齿的事我们记得越深刻。或许就是这样,但这并不难以启齿而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转折财富。我们从中不仅得到了锻炼,学习了我们从未学到过的一样东西———毅力、坚持。
回到学校后,再回过头看看自己一路的收获,拍摄的成果。我们深深感叹。并对我们的成果感到惋惜。出色的照片少之甚少,张张照片打开后并不是丧失自信,并不是摧毁我们在摄影道路上的意志,而是再一次激励了我们。这一次实训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自己,见证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最为成功的地方。就在假期中,自己为自己制定了真正而且较为实际的奋斗目标,之前富有奶气的我已经变成了心有准备的自己了,并不一天天虚度光阴,这一点或许也让老师以及家长最欣慰的地方。
安静的再想一想,在校时间约不到六个月,就要面临毕业,也就将意味着人生中第一次的自由,这个自由更意味着我们将要远离学校,其实毕业的滋味想想都那么让自己揪心,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迷茫,迷茫中带有一丝丝担忧,这时的我们不再说大话,不再妄谈将来,而是现在很实际的面对现实。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别人怎么做,多听别人怎么说,多想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多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实训已经结束,我又要开始学习生活了,在两年的大学生活里,我还需要做很多事情,大学里的点点滴滴,必定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